close

1357EA35-EA86-4588-9779-0B4F012BBA32.jpeg

大部分閱讀教養類書籍的朋友

都會懷抱著找答案找方法的念頭

但是這本「覺醒父母」可能會讓人覺得不是那麼立即見效

因為它將帶領我們往自己的內在走,去覺察自己的狀態,

進而用自己所領悟到的完成此生使命。

8CB309C2-046B-4962-89B8-FDB0A22DDFE0.jpeg

第一章

開宗名義就跟我們說清楚那生命的獨立性以及非關階級的教養態度

也就是說,我們非得認清楚這之間的差距,進而開啟自我覺知

那主觀又客觀的力量才能引發改變,讓自己澄澈而清明的進行人我互動

放掉小我自私的鞏固階級權利

同時明白自己再也不能用自己那尚未驗證的生命經驗去管控孩子

真實的遇見才是真遇見

我們與孩子同處一個屋簷,可以發生的事情太多

當然可以面對的處境也可以相當多元

如果我們開啟「覺知」能夠覺察處境下的種種狀態

那麼我們就有機會可以截斷那無覺知造成的情緒遺產

而經驗與渴望與孩子合一的過程將是一趟美妙的旅程

相信掀開第一章的同時,我們已然在旅途之中。


《平方閱讀筆記》

📖教養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你不是在培植一個「迷你版的自己」。你所養育的,是一個帶著自我標誌、擁有獨心靈的生命。你必須依據孩子的需要來調整教養方式,而非將他們塑造成和我們所需要的樣子。
✏️我們經常將自己的想法與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而不是去滿足孩子們的個別需求。即使我們立意良好,意圖鼓勵孩子忠於自己,多數人卻仍不知不覺落入了將自己的既定計劃強加在孩子身上的陷阱。結果,我們的親子關係不但無法讓孩子心靈變得更活潑,反而使他變得更消沉。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有做自己的權利。
✏️孩子誕生時已經帶著一份自己的藍圖前來,他們對於自己是誰、想要在這個世界上成為怎麼樣的人經常已經有所覺察,我們只是被挑選來當他們日的父母。
✏️當為人父母的我們遺失了內在的羅盤,有那麼多孩子長大後變得茫然無措、渾渾噩噩、意志消沈,又有何奇怪呢?我們若失去了與內在世界的連結,根據自身本性的指引來教養孩子的能力將大打折扣,而那是覺知教養的必要條件。
✏️我們絕不是缺乏愛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因為缺乏「覺知」。
✏️我們的防衛心態非常重,因此只要有人針對我們的教養方式說上幾句話,我們就會立刻情緒激動。
✏️無覺知的本質會一代一代滲透,直到它代謝消失為止。唯有透過覺知,流轉於家族中間的痛苦循環才能終結。
✏️我們的核心本性,也就是我們最根本的本性或本質,卻是無限的,它存在於完全的自由之中,對他人沒有期待、沒有恐懼,也沒有任何的內疚感。活在這樣的狀態下,雖然聽起來奇怪而疏離,但是這種狀態其實讓我們更有能力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因為這是一種真實的狀態。只有將自己從認為他人「應該」如何的期待中抽離,我們才能與真正的他們相遇,我們必然會對他們展現出接受的態度,自然而然地促成彼此的連結,這是因為真實會與真實起共鳴。
✏️自我中心的執著偽裝成我們真實的自己,蒙蔽了我們安住於喜悅狀態並與萬物合一的能力。
✏️覺知具有轉化的力量,它是成為覺醒父母的核心要素。
✏️覺知教養會具體表達出我們對體驗親子之間那種「合一性」的渴望,這種夥伴關係的特性,完全不同於一般父母所扮演的支配關係。
✏️培育你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最有覺知、最能處於當下的人。這對良好的教養之所以如此關鍵,是因為孩子不需要我們的想法和期待,也不需要我們的支配與控制,而是只需要我們以全心全意處於當下的態度去領會並理解他們。
✏️「覺知」狀態是從無覺知狀態逐漸成形的。
✏️覺知教養不只是要你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他們的稟性,或是全然處於當下與他們同在,設立界線與紀律也很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方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